泰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发布者: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3-03-29浏览次数:19

 

1938年秋,泰西特委军事部部长、自卫团主席张北华,政治部主任远静沧等在泰西合影。


泰西人民自卫团为支持台儿庄作战,在北集坡车站附近焚毁日军火车一列,图为战场旧址。


  日军于1938年10月以后,开始加强对其后方的战略控制,提出了“治安肃整”和“巩固华北”的战略方针,并迅速向华北增兵,部署在山东和苏皖北部的日军四个师团、三个混成旅团,总兵力十几万人。山东的伪军主力和各县的伪警备队总数达八万余人。泰西地区的国民党官员和地主豪绅乘机扩充武装,自立旗号,各霸一方,出现了司令多如牛毛的复杂局面。国民党特派员郁仁治到处招兵筹枪,扩充部队;肥城的田家宾、张相兰,东平的尹鼎祚,泰安的牛希文,平阴的刘绪安等多股反共顽固武装,他们极端反动,极力破坏和限制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


  1938年1月,党领导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5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泰西特委成立。中共泰西特委是泰安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地委级的组织。11月,自卫团与泰安地区的几支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到年底,全地区的党员由原来的不足百人发展到400余人,开辟了几个游击区,人民群众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动,基本上形成了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雏形。泰西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敌、伪、顽反动力量在数量和装备上都超过我们,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处于极大的困难之中。


  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精神,八路军主力115师于1939年初进驻泰西地区。3月20日,在东平召开了著名的常庄会议,罗荣桓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第一,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要根据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以适应抗战新形势的到来。第二,115师挺进山东的任务,是建立稳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泰西地区,要加强根据地的建设,依托泰肥山区、大峰山区、平阿山区和东平湖,向四周发展,使泰西根据地与山东各根据地连成一片。常庄会议是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强有力的动员大会,它使泰西党组织和广大军民明确了斗争的方向。


  常庄会议后,泰西全面开展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建党建政工作,使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进入了高潮。


  115师率领第六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连续打击敌人,像一把尖刀插入了山东日军的胸膛,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日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尾高龟藏,调集5000多名日军,分九路对115师合围。1938年5月11日,115师与泰西地方武装、党政机关5000余人,被日军包围在肥城陆房方圆不足20余里的狭小盆地里。115师代师长陈光指挥部队血战一日,入夜,率部队和机关分三路奇迹般地突出重围。这场战役歼灭日军大佐以下1300余人,这就是115师征战史上著名的陆房突围。陆房之战是115师入鲁后,以劣势兵力与简陋装备战胜敌人合围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对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军事斗争的同时,115师指导泰西地委正确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有利、有理、有节”的斗争原则,团结进步势力,打击顽固势力,成功地争取了国民党汶上县县长兼宁(阳)滋(阳)汶(上)保安司令白育普、郓城保安司令祝壁臣和东平进步人士杨静斋,打击了顽固势力田家宾。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抗日根据地形成的主要标志。在115师的帮助下,泰西地委加快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步伐。1939年6月12日,长清首先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选举张耀南为县长;9月,肥城抗日民主政府在东焦庄成立,选举李文甫为县长。接着,建立了东平、宁阳、泰安、平阴、汶上等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区、乡、村政权相继建立,11月,选举产生了鲁西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专员公署。至1939年底,泰西地区建立抗日区政权21个、乡政权53个、村政权283个。泰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模范区。


  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山东的战略部署,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