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背景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党员。
会议内容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会议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也为此次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