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六大

发布者: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1-12-06浏览次数:9854

召开背景

        1927年,正当第一次国共合作下,革命形势发展迅猛的关键时刻,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叛变革命;而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致使同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直接支持下的蒋介石,在全国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革命政权。

      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选举了临时中央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创建红军、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正是在这样的革命转变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当时严重的白色恐怖,在国内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大会在莫斯科秘密召开。


会议内容

       大会听取了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所作《中国革命与中共任务》的报告,瞿秋白所作的政治报告,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党在今后的任务。周恩来作了组织问题的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问题决议案等各项决议。大会还通过了新党章,选举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大会报告和各项决议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规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国际代表和瞿秋白夸大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成分,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六大”肯定了大革命失败以后的中国社会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大会明确规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指出:消灭地主阶级,彻底实行土地革命;驱逐帝国主义,统一中国;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为了实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大会提出了十大纲领: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没收外国资本主义的企业和银行;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民;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安置工作;取消一切军阀政府地方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

       第二,分析了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政治形势,制定了党的基本策略方针。大会对政治形势的认识上存在“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无视革命已经走向低潮的客观现实,认为革命仍在高涨;另一种则是右的悲观情绪。大会明确指出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革命运动发展是不平衡的,高潮时不可避免的。根据对政治形势的这一分析,指出党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会议影响

      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